6月28日,记者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防办)了解到,如今我市已进入夏汛期,极端天气多发易发。我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防汛工作,全市上下“链条式联动”,注重集成统筹、协同联动,强化“预测、预警、预案、预演”防范力度,全力做好各项防汛抗旱应对工作。
记者从市防办了解到,据气象部门预测,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全市平均降水量接近常年;主汛期内7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少1-2成,8月平均降水量较常年略多1-2成。
据介绍,2月底以来,我市已陆续开展“查弱项补短板 强基础保安全”防汛抗旱能力提升行动、防汛抗旱大检查、防汛备汛工作再分析再排查行动,深入排查各类隐患风险并实现动态销号整改;逐级压实9项责任体系,确定直达基层一线的各类责任人员共948人;同步调整市县两级专家组109人,为指挥决策提供支撑;全市常备各类专兼职抢险救援力量共计480支超万人;全市有10处水文监测河道站、10处水库站、72个气象雨量监测站、24处重要水工程监测设备、38处洪涝风险区域监控设施,全面保障防汛预报预警及监测感知能力。
我市各相关部门在工作中把“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转化为“事事心中有底”的行动力。市水务局对堤防、水库、涝区等关键区域经过持续排查整治,风险防控网不断织密,制定修订江河度汛、超标准洪水防御等关键预案16个,严格执行水库汛期调度运用计划,严禁违规超汛限水位运行;市城管局协调市住建局组织街道社区、物业公司提前做好小区内防内涝准备,落实地下空间挡水沙袋等物资,组织市属企业和属地行业部门调整充实16支应急队伍,配备子母式应急强排泵车等排涝抢险设备640余台,实现城区积水管控全覆盖;肇源县、杜尔伯特县、大同区编制完成胖头泡蓄滞洪区区内人员转移安置预案,优化完善转移路线、安置点设置及各环节责任人分工,确保群众熟悉转移流程、安置要求。
据了解,目前,全市各级防汛物资库现储备编织袋、彩条布、排水泵、砂石等物资可紧急调用;市县组建了基层群众性防汛抢险队伍379支7852人;全市大中型水库、各乡村共计586部卫星电话全部配备到位。
下一步,市防办将继续发挥统筹作用,指导督促各级做好本领域汛期安全防范工作;联合气象、水文等部门加强实时雨水情信息的监测报送及对灾害性天气的分析研判和预报预警,运用好“预警-叫应-反馈”机制;持续组织开展隐患排查整改,严格落实隐患动态清零,确保将度汛风险降到最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