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林甸,牧场奶牛成群,温泉景区游人如织,新能源项目建设正酣……今年以来,林甸县锚定“打造东北奶业第一县、温泉旅游品牌县”目标,全力以赴抓招商、建项目、促投资、保发展。一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4亿元,同比增长4.5%。
“1+4”体系擘画发展蓝图
方向明则步履坚。林甸县立足资源禀赋,将“传统产业升级、优势产业壮大、战新产业培育、特色产业成长、未来产业布局”作为主攻方向,精心构建“畜牧产业主导、温泉旅游带动、新能源战新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为确保蓝图落地,林甸县创新实施“1+4”工作模式。在制定全县总体实施方案、明确8方面27项重点任务的基础上,针对奶业大县建设、温泉+冰雪旅游、生物经济及新能源汇集站四大关键领域量身定制专项行动子方案,形成清晰的任务书、责任链。
同时,依托县域经济工作专班,在市“433”工作方法基础上,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周监测、月调度、季排名”机制,实行“四个体系”闭环管理。上半年成功签约植物纤维综合利用、农产品电商产业园等项目6个,合同金额30.85亿元。实际利用内资预计实现28.7亿元,地区生产总值预计实现43.5亿元,增速6%,努力推动县域经济实现突破。
“五维发力”持续壮大动能
在广袤田野上,11.9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与400亩盐碱地改良、20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同步推进,为粮食产量冲刺20亿斤以上筑牢根基。在“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战略牵引下,上半年果蔬产量达7900吨,产值超1.1亿元。畜牧业“压舱石”作用凸显,1.2万头奶牛牧场建成投用,全县奶牛存栏量稳固在10万头以上,生鲜乳产量突破27万吨,上半年畜牧业产值预计达23.7亿元,同比增长5%,奶业第一县的根基日益坚实。
围绕奶牛、生猪“双百亿产业集群”,伊利、牧原两大龙头引领作用强劲。通过积极协调牧原总部加大排产,其上半年产值预计达14亿元,同比激增180%;支持伊利实施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升级,预计上半年实现产值12亿元。
新质生产力培育亮点纷呈。渔光互补、草光互补等3个新能源项目基本建成。生物经济领域,微藻产业链持续拓展,秸秆资源加速向非粮制乳酸等高端领域进军,环保新材料、药玻璃智能数字化等新兴产业项目加快建设、稳步推进。1-5月,53个重点项目开复工率高达96.2%,完成固投5.1亿元,增长16%。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实现8.3亿元、增长10%。
“冷资源”与“热经济”完美交融。推动北国温泉、四季飞泷等景区配套优化,鹤鸣湖湿地温泉、天星温泉等实现提档升级,“一隔四季”、猛犸乐园等乡村旅游持续火热,县域景区实现串珠成链。上半年预计接待游客180万人次,增长25%,实现旅游收入8.5亿元,“温泉之乡”魅力尽显。
创新驱动未来布局。依托产粮大县旅游强县优势,以智能植保无人机产业园为基础,完善厂房、道路等基础设施配套,预计7月份设备进场安装,达产后可年产无人机1万架。乐尔食品有限公司成功落地转化自主研发成果,实现县域科技成果产业化零的突破。上半年,全县创新型中小企业数量突破7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至3家,创新生态活力涌动。
五措并举决胜“突破年”
以“拼”的精神、“实”的干劲,林甸县全力攻坚县域经济发展突破年各项任务,下一步将聚力五个关键突破。
产业升级扩链,依托伊利东北最大液态奶基地,延伸高端乳品加工及配套产业链,力推乳制品产业链产值达28亿元。促进牧原与省农投、千红药业合作,引进肉食精深加工及生物制药等项目,力争生猪全产业链产值40.5亿元。提速风光新能源及中石化油气勘探项目,力争县域工业增加值占比达15.2%。
创新赋能发展,加速泽及农业成果产业化,推动3户企业通过创新型及专精特新认定,力争转化重大科技成果2项。支持企业申报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推动县域战新产业营收增速达15%。
消费市场提质,推进云上旅游综合体、猛犸乐园、“一隔四季”露营地及精酿啤酒旅游综合体建设,深化“温泉+”融合,力争全年接待游客360万人次,收入20亿元。全年计划举办40场县级促消费活动。
重大项目攻坚,瞄准10个招商图谱,力争储备意向项目超60个,引进产业项目12个以上,实际利用内资46.8亿元、增长10%。
要素保障助力,强化企业培育,力争新增规上企业6户,总量达43户。精准帮扶减停产企业,力促县域贷款余额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
在这片黑土地上,产业与创新交响激荡,一幅活力的县域经济新图景正徐徐展开。
大庆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