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pc·mc品茶官网下载,一品楼 论坛官网,风楼阁全国信息共享平台,一品楼品凤楼论坛QM

  中国文明网大庆站 >> 铁人精神城市精神
为国家甩掉贫油帽子舍我其谁
发布时间:2025-06-09      来源:大庆网    

  口述人:邵帮杰,河南省周口市人,93岁,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1960年3月,从当年的济南军区转业来到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在供应指挥部萨尔图仓库器材试压队做试压员。

  口述时间:2025年5月17日上午10时,晴。

  口述地点:创业八社区。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作为一名老兵,在邵老看来,革命战士连死都不怕,还会怕困难吗?

  在采访中,邵老说:“我在入伍前,是老家生产队的会计。当时,抗美援朝战争正趋白热化,已经结了婚的我,怀着一颗保家卫国的雄心,积极参军入伍。宣誓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捍卫新生的共和国??衫盼颐堑牧谐?,没有开赴朝鲜,而是开向了青岛的胶南,我当上了一名炮兵。转业前,首长在动员会上说,我们要去的地方又冷、条件又非常艰苦时,我想都没想,立即报了名?!?/p>

  哪里艰苦哪扎根

  说到报名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作为当年刚刚转业的老兵,邵老是义无反顾的。

  邵老说:“我是党员,又是个老兵,不论是打仗,还是采油,都是为了国家的繁荣富强。党培养我这么多年,到了报恩的时候,国家需要咱去吃苦,需要咱出把力,共同甩掉国家贫油的帽子,咱咋能挑三拣四,就因为说了句冷,就打退堂鼓,这样干,半点政治觉悟都没有。咱当兵的出身,你能说战场上会死人就不往上冲吗?一个道理。

  “到了油田,我才真正理解了部队首长说的冷。都3月份了,山东这边地下都见绿了,萨尔图这儿还是冰天雪地,寒风嗖嗖呢。当时我们刚来的会战职工,棉工服还没发到手,部队发的一身棉军服,在山东已经穿不住了,可到这儿,见风就打透了。为了挡风,我把能穿的衣服都穿上了,还是冻得直打哆嗦。这时候,我懂了老年人常说的,十层单不如一层棉的道理。

  “更让大家闹心的是,穿不暖,还吃不饱,外面冷风直灌,身体热量不足,让你感觉自己麻木得就像一整块行走的冻肉。

  “我们这批人先是到萨尔图的试油三公司报到,在葡萄花大队做试油工作。

  “从部队转业直接来到油田,就是个小白。懵懵懂懂地跟在师傅后面,师傅让做啥,学着做就行了,也不知道我们干的这种活儿会有生命危险。直到有一天,一个伙伴从井架上不小心掉下来,不幸去世,我的脑海中才有了根安全的弦儿。

  “后来,供应指挥部把我们并了去。我呢,被分到装卸队下属的试压小队,当试压员。主要是给运到库房的管线、汽车配件等物品,在出库前做好试压工作。

  “试压员的工作,大多与水打交道。上班标配的‘行头’是雨衣、水靴,用水试压时,整天泡在水里,虽然没弄得满身是水,但浓重的潮气、阴冷的环境,让膝盖、腰部和穿着水靴的脚都会觉得异常冰冷。那时候年轻,皮实,根本不把这些当回事儿。

  “我们的驻地到萨尔图仓库有两里多路,来回上下班,也觉得身上不太得劲儿,但在那个轻伤不下火线的年代,人人争先,谁都不想被别人落下,一点点小毛病,挺挺就过去了?!?/p>

  定量三人吃不饱

  装卸工比较劳累,所以“超高”的粮食定量,并没有因为粮食极度紧张,向下调整,可邵老还是吃不饱。

  邵老说:“为啥吃不饱?是因为我的爱人和孩子投亲来到油田,暂时没有落上户口和粮食关系,一家三口吃我一个月45斤的粮食定量,这点粮明显就不够吃了。

  “那时候,装卸队不分工种,货运列车来了,为了抢时间争速度,所有的人都得上。管子、钻杆、砖石、水泥……不分白天黑夜,不管什么货物,一声令下,来啥卸啥。

  “他们娘俩看我一天天干活这么累,尽可量把粮食多给我吃??醋培秽淮傅暮⒆雍兔婊萍∈莸钠拮?,我自己怎么能吃得下去呀。一块发糕,就这么掰给孩子一块,掰给妻子一块,推推让让,吃得那个心酸。没有办法,妻子也跟着邻居的女人们到草原上挖点野菜,填补一下粮食的不足。

  “那时,为了让大家填饱肚子,食堂的大师傅也想了很多的招儿。比如用粉碎的苞米秸秆和苞米面和在一起的代食粉,还有用熬好的肉汤和苞米面做成的人造肉……什么法子都想,什么想不到的‘食品’发明,都能做得出来,名字五花八门,食材千奇百怪,大家乐观对待,半打趣、半饱腹,艰难地度过了那些缺粮少食的日子。

  “许多队友都笑着说:‘古有李时珍尝遍百草,今有装卸工吃遍百食?!?/p>

  参加大会没管饭

  在石油会战初期,有一种民主管理模式,叫作五级三结合会议制度。目的是多层面地一起研究油田政治、经济、生产、技术上的重大问题,类似于今天的职工代表大会。

  这里的“五级”,指的是小队、中队、大队、指挥部、会战指挥部;“三结合”是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三结合。这种会议制度年年召开,大家畅所欲言,相互启发,为当时会战指挥部的领导决策,提供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和科学依据。

  邵老说:“五级三结合会议,不是什么人都能去得上的。能被选去开会的人,都是单位的先进分子。

  “我参加的那一年,五级三结合会议是在我们供应指挥部召开的。当时,正处在粮食供应极度紧张的时期。我想开这么大一个会,来这么多大领导,一定会管顿饱饭吃,说不定还能吃顿好的,所以就挺高兴地去了。

  “没想到,会开完了,大家都散了,并没有准备饭?;嵋椴蛔急阜?,我自己总得吃一顿吧。走进一家开门的饭馆,我寻思自己花钱,总能吃上饱饭吧。问菜、问饭,服务员就俩字:‘没有!’

  “我急了,你们这个饭店咋回事儿,啥也没有你开什么门呀?那时候的饭馆,都是公家开的。平时服务态度就一点不好,一副不爱搭理人的样子,我这一说,他们还火了,冲着我就嚷:‘你怪我,我们怪谁呀。今天,粮店的高粱米都没有货,我们吃啥还没着落呢,你让我们给你做西北风啊?!?/p>

  “话虽然说得不好听,可这也是实情,看着饭馆卖饭口的干净劲儿,就算老鼠来找食都得哭。那个时候,就这么困难,单位食堂吃不饱,开会不管饭,就连有钱想上饭馆吃顿好的,也只能是个梦想?!?/p>


讲述人:邵松智(邵老的儿子)

  红色传承

  意志坚定不认输

  父亲那辈人,为了国家的利益,肯吃苦,肯受累,只要是国家需要的事儿,就是赴汤蹈火,牺牲自己的生命都在所不惜。在最艰难的时刻,父亲想的不是自己睡没睡足觉,吃没吃饱饭,首先想到的是国家的生产建设、国防需要原油,需要有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里,坚守而不退缩,他们把自己的工作看成一种责任,有一种我不受苦谁受苦的担当。

  他们不向饥饿屈服,不向恶劣的自然环境屈服,不向一切困难屈服,用自己平凡的工作,创造着一个个难以想象的人间奇迹。他们是这个城市的英雄,他们的感人故事,理应成为这个城市永远传承的红色记忆。

  记者:伏虎

 
 责任编辑:李 红艳
  聚焦大庆 更多>>
·一项国家级奖项背后的助残实践
·大庆城区“微治理”怎么治?会有哪些改变?
·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以“速度+温度”架起民...
·免费体检!大庆新就业群体再获福利
·萨区住建局开展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宣传活动
·大庆“小公厕”藏着“大民生”
·三区携手结对子 共传“城市根脉”
  主题活动 更多>>
0.jpg
8085803_d76a8001-75f8-47cb-a225-aa1ab10628facopy.jpg
8078410_cf5091f7-ca36-4534-b9b8-c1dabd287559.jpg
8074918_9b66e267-63fb-4988-90d3-4cb05547e48a.jpg
8060161_7342a81c-ab9d-4d0d-b8c3-2ffbca4e6d49.jpg
8056755_a7e67551-d95a-42de-b65a-58c6f2ee8552.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