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桶“洗脸美容”、公交站牌“洗澡擦身”……今年以来,萨尔图区以“微治理”的精细与“硬攻坚”的魄力,推进城市环境全域提升。通过“地企联动+人机协同”治理模式,累计完成3500余人次精细化作业、清运垃圾484吨,让城市从“面子”美到“里子”。
在萨尔图区街头,环卫工人正清理公交站牌上的小广告,一旁负责垃圾分类的督导员仔细擦拭着垃圾桶。这场“城市家具焕新行动”中,全区累计完成2200处垃圾桶清洁、377个公交站牌维护,287处“牛皮癣”小广告动态清零。
“我们每周都会定期对区域重点部位进行‘洗脸美容’。”区城管局负责人介绍,机械赋能让治理更高效——5台翻斗车、4台铲车组成的“钢铁护卫队”日均全域降尘,646个雨排口全部实现常态化清淤,督办点位整改率达100%。
曾经堆满建筑废料的萨尔图区北部荒地,如今已平整一新。这是全区“硬骨头”整治的缩影。
针对42处卫生死角,600人次执法力量联合100车次重型装备开展“拔钉行动”,清运临时垃圾126吨、回填超高土24吨,484吨历史垃圾全部清零。在细节提升上,2.5万米护栏完成彩绘美化、6.5万米步道更新铺装,325根路灯杆实现“镜面保洁”。
治理升级的背后,是“政府主导、地企联动、全民参与”的创新机制。
市城发集团、采油一厂等企事业单位深度参与环境治理。企业提供机械装备支援政府应急作业,实现无人保洁区域100%托管;政企联合推进小微绿地更新、裸露地治理,让市民“推窗见绿、出门入园”。同时,“认养绿地”“随手拍”等全民参与活动如火如荼。
从“突击整治”到“长效治理”,萨尔图区用“微治理”的针脚织密城市品质,以“硬攻坚”的决心回应民生期盼。
随着地企协同机制不断深化、智慧监管手段持续升级,这座老城区正以“洁净有序、精致宜居”的新面貌,为大庆市城市治理提供“萨尔图样本”。
记者:徐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