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深入挖掘“绿色油化之都”“天然百湖之城”“北国温泉之乡”资源禀赋,精心培育研学品牌,打造红色研学全新IP,持续提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深度和温度。

深挖研学资源
让我的“油城”变成你的“游城”
坚持地企协同,将全市100余处工业遗址、一线生产制造场景、红色教育基地、文体场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等,面向研学市场开放,构筑起1个研学综合实践教育中心+N个特色研学基地营地的“1+N”研学旅游模式。
举办龙江红色研学共同体成立大会,与深圳、惠州、成都等10个城市联动签署《研学旅游目的地友好城市联盟协议》,与遵义、崇左签订文旅融合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协议,共建共享优质红色研学资源。
推动“学”“游”深度融合,把工业、湿地、草原、民俗等优质资源串珠成链、并链成片,形成以红色研学为主导,生态、科技、冰雪为辅助的“一主多辅”研学体系,推出追寻铁人之旅、石油探秘之旅、东北第四纪穿越之旅等10条红色研学旅游线路,吸引各族游客来大庆共植石榴树、浇灌石榴情、结下石榴果、盛开石榴花,让红色研学成为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打造研学品牌
让游客“流量”变成铸牢“增量”
深入挖掘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蕴含的民族团结进步内涵,在基地展陈和解说中突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打造大庆红色研学IP形象——“大庆小铁”,设计“一滴油”“猛犸象”“冰箱贴”等伴手礼,在研学旅游全过程全方位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联合新东方文旅和高校,打造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名校名企”红色研学精品课程,成为主题研学游爆款产品,先后接待省内外研学团队100余个。
开展“乐游大庆”专项行动、冬季冰雪旅游“百日行动”“大庆文旅推介周”等活动。年初以来,全市文博体及各大研学基地接待游客超500万人次,大庆从研学“生源地”转为各族游客热捧的红色研学旅游“目的地”。

丰富研学体验
让交流“互动”变成情感“互融”
依托红色研学基地现实场景和数字技术手段,开设“人拉肩扛”“端水打井”沉浸式体验、《黑金翻涌》红色剧本杀、《舞蹈家成长记》职业扮演、《石油宝藏探险家》《小油娃上井记》《小小考古家》情景剧等情景式、交互式、体验式研学场景,引导各族学生和游客在亲身体验、互帮互学中感受红色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精神、讲好各民族“三交”故事。
运用高清投影、触控互动等方式,推出《东北第四纪的时空漫游》《建党百年文物礼赞》《庆博文物会说话》等数字研学项目,让文物“活”起来,让历史跃然眼前,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打造红色实境课堂,邀请“老会战”讲会战史、劳模讲奋斗史、人民楷模讲发展史、科技标杆讲创新史、石油工匠讲成长史,深化互动交流,激发情感共鸣,引导各族群众“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
记者:肖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