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会战房玉书
口述人:房玉书,1938年10月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
人物简介:1960年8月,从辽宁大连石油七厂调往大庆参加石油会战?;嵴狡诩?,在采油指挥部炼油厂房建队工作。
采访时间:2025年6月23日下午4时。
采访地点:创业七社区。
87岁的房老,个头不高,气度不凡;听力良好,快人快语。一头银发,粉色的外套,展现了她开朗、浪漫的一面。
她说,自己来大庆是奔着爱人来的。房老的爱人是1960年5月来松辽支援石油会战的。房老想,都说萨尔图生活艰苦,但也不能总这么两地分居啊,就不顾同事们的挽留,多次向单位领导申请调到丈夫身边,最终如愿以偿。
初来乍到没人接
列车一路向西,不紧不慢地行进着,听着怀中儿子的鼾声,看着车窗外一个个陌生的车站,离丈夫越来越近的房玉书陷入了沉思……
房老说:“离目的地越近,心里反而越没底了。我将到的地方什么样?艰苦到什么程度?上了班,孩子有没有托儿所?直到列车停靠在萨尔图火车站,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火车站小到连个站台都没有,我抱着孩子走出狭小的票房,四下一望,没有见到爱人接站的身影。我有点蒙了,这么大个地方,到哪儿去找爱人的单位?。∫幻谐翟笨次乙恢闭驹诿趴诿欢?,就主动走过来问我的情况,并告诉我,对面有个会战家属接待站,让我去问一下。那儿的工作人员热情地陪我走到铁路边,让我沿着铁道线一直走,就能找到。
“8月的萨尔图,热得像下火。我抱着孩子,在没遮没挡的草原上走着,满头、满身汗水直流,草丛中飞起的蚊子成群地落在背上,奇痒无比,又没法去挠,难受得要命。就这样走了一个小时左右,终于到了爱人的单位——东油库。
“听爱人讲,他实在忙不过来,才没能抽出时间去车站接我们娘俩。作为当年油田最大的储油库,两个月前,刚刚送走了首次原油外运的列车,好多后续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一场场小的会战在东油库迅速开展起来。”
半工半农不停歇
在到达东油库3个月后,也就是1960年11月,采油指挥部要兴建一座小型炼油厂,房老和她的爱人因为都来自大连石油七厂,就被调到了这个新单位。
房老说:“这个小型炼油厂不大,厂长姓邢,是玉门来的‘老石油’。全厂职工有四五百人,产量不高,主要供应战区部分单位的日常使用。
“1960年下半年,战区遇到了粮食供应紧张的难题。筹建中的小型炼油厂,开始了半工半农的生活。
“看我带个孩子,个头又不高,炼油厂房建队的领导没有给我安排挖土方的重体力劳动。年轻、不服输的我,找到领导主动请缨。领导看看我,笑着对我说:‘都没有铁锹高,你逞什么能,挖土方是你能干的吗?’我的犟劲上来了,咋的,毛主席都说,男同志能做到的事,女同志也同样能做到。你还敢看不起女同志?当场跟领导立了‘军令状’,要跟男职工们比一比,保证男的挖一锹,我能挖两锹。领导看我决心不小,也没再说啥,就让我去了。
“如果说挖土方,没啥技术含量,那种地就不一样了。我一直在城市居住,从没干过农活,也闹了不少笑话。
“领导要求职工化整为零,自己找地拉犁开荒,共渡难关,咱得积极响应。起垄、挖坑、点种、施肥……一条龙下来,好似我这个外行,成了妥妥的内行,可到了除草、松土的环节,没锄过地,分不清草、苗的我,不分青红皂白一顿铲,挨了不少人的埋怨。许多年后,好多老同事还因这事儿开我的玩笑。
“那时候是真艰苦啊,每顿的高粱米饭,吃在肚子里不消化,但只要能吃饱,啥怨言都没有。偶尔一个月还能吃上顿土豆加牛肉,现在想起来,在那种艰苦的条件下,还是挺幸福的事儿。”
失子之痛难平复
要强的性格,不服输的劲头,让房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了工作上。为了不让孩子拖累自己的工作,房老把孩子送到了大连母亲的身边,可是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房老说:“孩子送回老家,我的负担减轻了不少。可是,让我没想到的是,孩子回到大连不久,患了麻疹,因为治疗不及时,发展成了疹后痢疾。等母亲联系我时,孩子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了。
“我把孩子从大连接回大庆,当年,大庆的医疗条件没办法治好这个病。医生帮我联系了齐齐哈尔一家专治疹后痢疾的医院,当我抱着孩子赶到医院时,医生看过情况后,就马上把孩子送进了急诊室。
“我这个当母亲的坐在急诊室外,看不到孩子的具体情况,心急如焚??醋乓缴觳酱┧笫降亟觯梦业男睦镉幸凰坎幌榈脑じ?。可是,几天过去了,孩子求生的欲望似乎让病情向好的方向发展,这也让我心中有了希望。
“我也盼望着有一天,能抱着病愈的孩子回到大庆,可这个希望在孩子住院的第七天破灭了。当医生推着不到一岁、身上盖着白布的孩子走出急诊室时,我再也抑制不住自己了,扑在孩子的身上泣不成声。
“我的第一个孩子,就这样离我而去了。孩子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肉,再坚强的母亲,痛失爱子,就像心口被挖走一块肉似的疼。再加上他的离去,是因为我忙于工作没有照顾好他,这让我非常内疚,觉得对不起这个孩子,希望孩子在天堂不要怨恨我这个不称职的妈妈。”
流产吃碗小米粥
在炼油厂工作,需要倒班。为了照顾房老,厂领导分派她去家属队当指导员。
房老说:“当年的家属队不光是种地,还学着铁人的样子,搞起了废钢铁回收队。那时候,野外的草丛中,常隐藏着一些井队搬家时遗落的角铁、螺杆、油管等使用过的油田物资。当年,铁人王进喜就说,国家还不富裕,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能丢。这些可以重复利用的油田物资,是全国人民支援石油大会战的血汗凝成的稀罕物,这样随处丢弃是犯罪。我们要把这些散落的废旧物资、哪怕是一块废钢铁、一颗螺丝钉,也要捡回来,重新用来建设社会主义国家,意义大得很!
“正是在铁人的号召下,每个指挥部、每个下属单位都成立了回收队,我们家属队也不例外。作为指导员,我更得冲在队伍的最前面。
“1962年的冬天,我和一位家属在野外发现了一段废钢铁??雌鹄床惶兀鹄纯刹磺?。那时,我正怀着7个月的身孕,不管不顾地就去抬那段废钢铁。没想到它那么重,那个家属没劲,在没打招呼的情况下就撒了手,重物下落的惯性让我的腹部抻了一下,当时就见了红。
“周围的一些家属听到这个情况,都跑过来。一位有经验的家属对我说:‘快去医院看看,别流产了?!庖唤?,我有点怕了。头一个孩子没了,这次怀了孕,可不能再流产了。当时,也没有双合适的鞋,我就穿了双42号的大棉鞋,忍着疼痛向医院走去。
“到了医院,医生一检查,就问我:‘谁陪你来的?’我说,没人陪,我自己来的。医生说:‘这都流产了,你们家怎么不找个人陪你来,太不负责了?!缴易隽饲骞质酰⒖烁黾偬?,告诉我一定要休息好,不能蛮干??墒?,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在干活,我当领导的在家怎么能躺得下呢。我只休息了一个上午,又去了家属队。
“1963年,随着大庆炼油厂的投产,我们这座小型炼油厂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厂子里的许多职工去了大庆炼油厂,在征求本人意见时,我选择留在了采油指挥部。
“随后的若干年,我的工种几经调换,1969年,我被调到采油一部第一小学当老师,直到1993年从教学副校长的任上退休。
“一晃60多年过去了,大庆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这些当年住过帐篷、干打垒的老会战,如今住进了环境舒适的创业城,吃好、喝好、生活好,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红色传承
妈妈是个刚强的人

讲述人:魏琳(房老的儿子)
母亲是个刚强的人,干啥都不居人后。支持父亲来大庆参加石油会战,一个人带着孩子在大连生活工作。后来,她又主动向组织申请来到大庆与父亲团聚,依然保持着她不服输的性格,和男同事比干劲,和家属们同甘苦。即使在两次失去骨肉的情况下,也强忍着悲痛,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有人会说,这种做法已经不提倡了,现在更多地要讲人性化、人情味,但这也要看时代背景,那个年代的他们,没有一点儿私心杂念,全身心扑在工作上,他们把这份为党和人民的工作,看得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哪怕牺牲自己的生命。这就是铁人王进喜所说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真实写照。
记者:伏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