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的百湖大地天高云淡、秋高气爽,处处能看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情景。近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干部群众,手挽手、肩并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建幸福家园、共创美好未来,描绘出民族团结新时代新画卷。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坚持稳中求进、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担当作为,不断夯实民族工作“五个基础”,奋力开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用好“传家宝”,铸牢“中华魂”
在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讲解员正在为前来参观的群众讲解,带领大家追忆创业年代的拼搏历程,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
“我们将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与民族团结深度融合,通过创新展览专题活动、现代化教学手段,生动再现各民族共同奋斗的历史画面,强化情感共鸣。我们还特别设置了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特色展览,邀请各领域代表分享经历,拓宽公众对民族团结的认识?!贝笄煊吞锢烦铝泄萁步庠泵戏踩锼怠>萘私?,我市依托大庆油田历史陈列馆、“三老四严”传统教育室等红色资源,成立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研究机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教育展览展示场所等,构建“以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为中心坐标,以铁人学校、铁人广场、铁人一口井为圈层辐射”的城市精神文化中心,以“铁人”“会战”等为主题命名了一批街路、社区、学校以及广场,设立含有石油、铁人等文化元素和符号的园林绿化、景观小品,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融入各族群众生活场景、浸润心灵。
聚焦“大融合”,深化“大团结”
在构建城市民族工作“新格局”上,我市通过服务“全覆盖”,治理“网格化”,构建起全域全程全民创建工作格局。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建设“庆小驿”“石榴籽”服务站点517处,搭建“暖新大庆”线上服务云平台,持续促进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全方位融合,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社会环境。推动民族事务治理“网格化”。建设“数字化加网格化”管理系统,把民族事务纳入全市“一网统管”平台,优化调整设置综合网格4880个、专属网格87个,建设“网格驿站”3363个,网格员专职率达到100%,服务覆盖全市107万户居民,网格互联集群成为各族群众“连心桥”。
服务“全覆盖”,治理“网格化”
“我们社区积极构建各族群众的同心家园,悉心搭建为民服务桥,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文艺活动。通过这些文艺活动,各族群众交往交流的机会多,相处也更加融洽,主人翁的意识更加强烈,居民也更热爱我们共同的社区,也更愿意投身于社区建设、为社区奉献?!绷锴饨值朗头终旧缜匙苤榧抢罟鹎鬯怠?/p>
自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召开以来,我市始终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从经济发展“稳十条”到暖10条,新10条密集叠加,从“五免、六补、七优”到“十给”政策接续出台,再次启动实施“活力大庆2024”系列活动,我市持续打出政策“组合拳”,推动各族群众携手迈上现代化发展“快车道”。
如今,我市民族团结氛围愈发浓厚,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为深入,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手足相亲、守望相助的理念如同一股暖流,正深深沁入各族儿女的血脉之中,成为推动大庆实现高质量发展、推动可持续振兴的强大力量。
下一步,我市将始终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当好标杆旗帜”的政治嘱托,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力争创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新样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领头雁”、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排头兵”。
记者:肖瑶